從《千禧漫波》看見台灣:時間舞動下的轉變與期待

在澳洲雪梨歌劇院觀賞《千禧漫波》,是第一次在大銀幕上與這部作品相遇。透過舒淇飾演的Vicky,我看見了台灣在千禧年前後的混亂與躁動,也映照出台灣人在時間洪流中掙扎、選擇與成長的過程。菸霧、隧道與雪地象徵著關係、自我與被殖民的記憶,而Vicky的轉變則回應了我對台灣未來的期盼——願我們都能如她一般,學會走出迷惘,輕快地迎向美麗與自由的未來。

她說著Vicky,Vicky演著她。那麼,她是誰?

把第一次留給大銀幕:在雪梨歌劇院遇見《千禧漫波》

在今天以前,我沒看過這部電影。但在觀影之前已經先認識了開頭的經典畫面,以及林強的作品〈單純的人〉,在我歌單裡輪播了好一陣子。一直到今年得知澳洲台灣電影節,將在雪梨歌劇院特別放映《千禧漫波》。在海外事很願意嘗試任何可以接近台灣的事,於是衝著國片在海外、衝著對《千禧漫波》久仰大名,衝著「看舒淇耍美就是要用大銀幕啊!(不是吧)」的心態,早早買了票,約太太進戲院。

先說,歌劇院的影廳沒有比較高級,但這種可以讓世界多看見台灣的事本身已經夠高格,連帶也讓整個人踏進戲院,觀影前後的體驗都更升級了。

如果回顧侯孝賢導演的作品,說他透過影像說台灣,輕撫台灣歷史創傷也不為過。舉凡《戀戀風塵》、《悲情城市》,在台灣新浪潮電影時代,他是數一數二的代表人物,讓台灣電影在國際與藝術上有了專屬的電影語言。

於是容我用這樣的觀點,套上這樣的濾鏡,來分享我看見的《千禧漫波》。
以時間、菸、被殖民這三個主題來書寫我的觀影心得。

千禧漫波
電影放映前的等待(@雪梨歌劇院Play House)

時間:斷裂與流動

《千禧漫波》是一部離不開母題:「時間」的電影。從片名千禧得知,網路上也很多解釋,那是一個2000年的時空背景,而片上映在2001,她講的是十年後也就是2011年的台灣。我出生1993,是一個已經解嚴,走在自由與民主的台灣。2000年那時已經經歷完921,集體的天災後創傷,也經歷了用自己的選票,不只投出神聖的民主票,更是經歷台灣史上第一次政黨輪替。時代改變,氣氛躁動、情緒起伏意志高漲。那是個「大家衝啊!」、「大家說好不好啊!」「大家講對不對啊!」的年代。

電影一開頭是最經典並且最可以享受舒淇美麗身影的鏡頭之一──搭配林強的電子音樂,走在基隆天橋。2011的Vicky瀟灑闊步輕鬆,回眸自在地往前走,終於走過時間的長廊。那是2011的「現在」。然而對電影發行當年來說,那是一個未來。她輕盈地走著,搭配第三人也就是舒淇本人的旁白,說著這些十年前的事。而《千禧漫波》電影中的敘事線是交錯且斷裂的。

如《戀戀風塵》,侯導運用的幾個經典鏡頭語言在本片中依然可見。例如片中的天橋,就像火車一節節經過的方式,時間也在這樣的鏡頭中流逝。這種時間的表現手法,也能讓人聯想到《戀戀風塵》中著名的隧道鏡頭。(以及電影中段Vicky與傑哥駕車駛出隧道的黎明)

菸:纏綿於關係與自我之間的煙霧

除了說時間。我邊看邊覺得,我在電影裡不只看見了男女關係的情感,更是透過女主角Vicky看見了台灣的縮影。Vicky在這燈紅酒綠躁動的台北城,間接地說明了當年台灣的氛圍。她與生命中遇見的兩個男生,一個豪豪,一個傑哥,她面臨著時間的考驗與選擇的艱難。

「50萬的存款花完後就分手。」
但她離不開他。她知道自己不快樂,但她不知道她有選擇。跨不出去,反覆回到熟悉的地方眷戀著。離開豪豪跑到傑哥家住之後,某個晚上跟傑哥那一段談心,我們終於可以聽見一點點Vicky的心裡話,終於聽到她以她自己的身分說著自己。

他們談論著什麼是「正常」。說著Vicky在制服店上班錢賺得快花得也快。說他咖啡廳的人一小時領時薪台幣80元不多,但他們很快樂。她哭著說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麼,但她不想回制服店工作,也不想回基隆老家,這是她終於知道她可以「選擇」不要了。

下一幕她依靠在傑哥的肩膀,兩人開車出了隧道,天剛亮,如果那是Vicky的生活曙光。

但我期待得太早,馬上她又回到酒精與老菸的夜裡,嚷著傑哥陪她喝。

我在《千禧漫波》微微地看見台灣的集體焦慮與混亂,要跨出去的迷惘與徬徨,還有躁動不安。不同的氣味與溫度交錯著,老菸一根一根地點著,卻從來沒抽完,像吐不完的氣。



被殖民的記憶:那場漫天大雪,是追尋還是迷戀?

如果,我說如果,《千禧漫波》有講述「昔日被殖民的精神依戀」的可能性呢?
當然,這是我的提問,我沒有做更多研究來證實這件事。
但我想知道,為什麼十年後的追尋與寄託(尋找傑哥)會是日本?這是一種被殖民的迷戀嗎?如果是,那為什麼選擇的是一個被大雪覆蓋、毫無生機的寒冬時節?是在那段回憶裡,已經失去了生命力嗎?夢回之地是否只剩蒼白?如果 Vicky 所期待的傑哥象徵著「未來」,而「未來」竟是在一片蒼茫雪白的日本,那麼這一幕對我而言的意義就是--未來不在過去,走向過去,不等於前進。

2011 年,傑哥在電話裡對 Vicky 說:「累了可以來日本休息一下。」
我無法知道當年他們所想像的十年後會變得怎麼樣,是否疲憊?是否還有力氣走下去。但 2025 年的現在重新觀看這部電影,我知道,我們走過了很多變革,也仍在經歷許多考驗;這些考驗,不只是來自現實,也來自我們對未來的選擇。現在與未來,其實都圍繞著「選擇」。

我想起 Vicky 到日本拜訪朋友時,那位靜靜料理的奶奶。她說她想活久一點,是因為想看看這個地方會變成什麼樣。千禧年的台灣人民,當時也是這樣想的吧?我們都在期待 — — 未來的台灣會變成什麼模樣?


「善良、平凡、快樂、單純的人」

〈單純的人〉-林強

改變,是透過時間流逝才被看見的,看見Vicky 變得瀟灑,10年後來到日本的 Vicky,不再抽菸,喝的是果汁而非酒精,她開始說一些英語,也會和朋友在雪地裡笑鬧,練習著拗口而滑稽的日語。

最後一幕,是雪白的日本進入黑夜。
長鏡頭停留著,彷彿是一場告別 — — 告別依戀,告別等待。

Vicky 大步地走著,偶爾回頭望。但這次,回頭也能自信地笑著。
這一次,天亮之後,她會在哪裡?我們不知道。
我只知道她走得輕快,即使在黑夜裡也依然自在。

至少,終究獨立起來,有方向地走過去。

時間也從交錯的回憶,變成直線的前行--踩著她輕快的節奏。

單純的人(林強)

我喜歡這首歌裡面可以聽見台灣婦女們做生意招呼的聲音,拿著刷子刷洗的日常生活,那麼有生命力的象徵,總是能一下子就帶我回到台灣,站在我熟悉的大街小巷,看著這一切平凡但可貴的事發生。

我想起鄭南榕先生曾說:「我們是小國小民,但是,我們是好國好人。」

願這次,甚至每一次,我們都能充滿智慧地,做出讓「她」踩著輕快步伐前進的選擇。我們一起正常過活。未來,都能讓她笑著回頭望。

2025的現在,深深祝福我們美麗而偉大的母親:台灣。

我的原始文章出處medium:從《千禧漫波》看見台灣:時間舞動下的轉變與期待

分享此篇文章⬇️
Yoying
Yoying
文章: 12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