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hysical Address
304 North Cardinal St.
Dorchester Center, MA 02124
Physical Address
304 North Cardinal St.
Dorchester Center, MA 02124
一個分享澳洲生活、藝文筆記與敘事創作的寫作空間。
一個分享澳洲生活、藝文筆記與敘事創作的寫作空間。
第一次參加 Sydney Royal Easter Show,最讓我驚艷的是節目的多樣性,從農業競賽、動物展演、手作市集,到花藝競賽、木工技藝、遊樂設施和遊行,整場活動像是一場精心策劃的鄉村嘉年華。能近距離接觸動物,也能看到許多職人精神的展現。不過,少了台灣味的攤商,還是少了些什麼。整體而言,這場擁有百年歷史的活動讓我對澳洲農村文化價值有了更深的體會。
四月除了期待復活節、歡呼慶祝為我們釘死十字架上的耶穌復活大日!(當然會先經過很惆悵悲傷的耶穌受難日☹)之外,每年在新南威爾斯州備受矚目的盛會,就屬 Easter Show 了!
Sydney Royal Easter Show 是由 Royal Agricultural Society of NSW(新南威爾斯州皇家農業學會)主辦。根據資料,這個活動自 1823 年就開始舉辦,至今已經是雪梨的重要年度盛事之一!它是澳洲歷史最悠久、規模最大的年度活動之一,透過大型博覽會推廣農業、促進城市與鄉村的連結。
來到澳洲第五年,我終於在 2025 ,第一次正式買票入場一探究竟。到底是什麼魅力,讓這項傳統活動能歷久不衰呢?
三月中我就買了早鳥票,大約便宜了 25%!
購票方式很簡單,可以先上網站瀏覽節目表、地圖、展區介紹,有些節目是每天都有,有些則是特定幾天限定,所以可以依照自己想看的重點來決定要買哪一天的票。(就在我書寫這篇心得同時,我才發現2026的已經公告了,也許這就叫攻略?)
這個博覽會的展區非常多元,例如:
1. 手工藝與藝術創作展覽
這是我印象最深刻的展區,展區之大! 裏頭集結了各個”農家藝術家” 的作品,有花藝、植栽,還有各種創意造型稻草人大型裝置藝術;還可以是畫作,是毛線編織鉤織……等,想像得到的農業延伸的產物,都變成了創作藝術的媒介。展櫃裡大部分的作品都標上了價格,中意的可以直接告知編號跟賣家購買! 但我光是用看的就頭昏眼花,因為數量非常龐大。
2. 食品博覽區
蜂蜜、精釀啤酒、香腸臘肉、冰淇淋、水果、乳酪等農產品大集合!看到好多自家品牌的琴酒,靦腆如我實在不好意思去試喝(因為我怕我喝了就會很想買啊!! 總之這口酒我是忍下了)
3. 大型農夫市集
遊客可以在展區裡面跟來自各鄉鎮的農家購買農產品、雞蛋、蜂蜜。有些主打有機農場,攤前聚集了非常多好奇的人們。最讓我wow! 的瞬間是看見了超大型的蔬果主視覺,用真的蔬菜水果排成了一副大型看板。
4. 可愛動物互動區/ 教育學習區
可以花點時間,進入小柵欄裡面,親近羊、羊駝、小馬、駿馬,摸摸抱抱牠們。我跟夥伴們一起去撸了小羊。
另外還有一些農場主人帶了自己的雞群、鴨群、豬豬等動物做生命教育與各種飼養的知識學習。
5. Show Bag 特賣區
就像驚喜包,把主題商品集合在一袋裡,針對不同客群設計。孩子有零食袋、玩具袋,女性有旅行組合、彩妝組,男性……很抱歉,選擇少之又少。價格非常便宜,看起來就應該打了市價的五六折!雖然沒有吸引到我,但還是蠻有趣好逛的。(也順便做了一些社會觀察?)
6. 品牌/廣宣區
各種廠商擺攤做宣傳,還會發贈品。例如電信公司,我就約了同行友人一起去玩大力士大槌子,然後填資料等待著那永遠與我擦肩而過的抽獎活動,還獲得了一個指尖陀螺。(嗯?到底要那個幹嘛)
7. 熟食與小吃區
義大利麵、大熱狗堡、旋轉薯片、冰品、檸檬汁、奶油玉米、烤雞腿、甜甜圈、土耳其捲餅……等。但身為生長在台灣擁有小吃王國的台南人,台灣胃實在太挑嘴了,怎麼吃都無法滿足我想念的台灣味!(這真的是影響整體體驗很關鍵的一點啊。)
8. 表演與比賽
我們參與的那天,舉辦著狗狗選美比賽,看見各種品種與大小的汪汪,真的超療癒!牠們自信地跟著主人繞場走秀,不知不覺時間就滴答過了。還有牧羊犬的牧羊工作秀!真的可愛又靈巧,看到牠們這麼認真工作,不只投入又好像玩得很開心,我也覺得自己應該好好學學。
另外,當天還有鋸木比賽,選手來自各州,甚至還有紐西蘭與美國的。雖然看不太懂規則(大家的起砍時間居然不同?)但還是很佩服他們知道該從哪裡下手、什麼角度最有效率,根本是體力加智慧的結晶!可惜錯過狗狗賽跑、鴨鴨溜滑梯與剃羊毛秀(說可惜其實也還好xD)
9. 遊樂設施區
一整塊地被規劃成遊樂園,有點像美劇裡的那種露天遊樂場。因為我跟太太都有《絕命終結站》的後遺症,一看到那些高速旋轉、拋來拋去的機器,再搭配不時的尖叫聲……不用玩就已經腿軟!年輕人就交給你們去享受吧~我則是玩了棒球砸盤子的遊戲,5 球全槓龜(這位阿姨妳真的先休息沒關係 !)
10. 遊行與煙火秀
說到遊行,不得不懷念台灣的藝閣,真的是精采又有誠意(噗)。台灣的迎神賽會通常有神將、裝飾精美的車、燈光乾冰與歷史人物扮演者…而 Easter Show 的遊行比較簡單,沒有太多花俏裝飾,但表演者依然穿著閃亮服飾,在看似像特技表演的道具上翻一圈就過了,整體規模大概五台農車的程度。但氣氛還是很歡樂,遊客們鼓掌、微笑,這樣的互動也是挺溫暖的。
老實說,我其實覺得我們好像不是這個慶典的目標觀眾,總覺得沒有被服務到的感覺(?) 最主要原因還是:我的胃沒有被滿足啊!這種節慶活動怎麼可以沒有我最愛的香香雞、地瓜球、烤玉米啦~(大哭)
但我真的相信這是一個 100% 家庭友善的活動,尤其是對有小孩的爸媽、阿公阿嬤來說,帶小朋友來放電,跟動物互動、學習溫柔對待生命,是很棒的體驗。只是要小心 Show Bag 區真的偏危險,很多家長在那邊守不住,因為逛累了一整天,囡仔罵罵號起來,大人錢包也掏起來。
(還是來認真寫一下好了)
其實當初看到宣傳影片時,我並沒有特別驚喜,好像早就能猜到會發生什麼事一樣。兩年前我參加過我當時居住地附近一個小鎮在十月舉辦的社區慶典,那是個盛產太陽花、蔬菜、柑橘,還有養雞養鴨的農業小鎮,規模雖然遠遠小於 Easter Show,但內容的深度與廣度一點都不輸!尤其是社區凝聚力與投入的感動,很打動人心。
也許是因為我過去在台灣的工作,有幸跟社區一起從無到有,打造屬於海線長者的慶典,看見在地熱情與生命力,至今仍難以忘懷,喜歡這樣大家為著同樣的目標努力著,分工合作,更重要的是能一年一年辦下去。記得當時帶領企畫團隊的老師向我們說:「一次是活動,兩次是活動,三次以後,就是文化了。」
這次的 Easter Show,若是著從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(畢竟我也沒那麼多本錢可以一直消費XD),我覺得它的意義絕對不只是一場嘉年華,更是以農業為核心、多元發展的活動,展現出農業的生產力,也是一種向開墾這片土地的先人致敬的方式。城市與鄉村之間的交流與支持、人與動物的理解與尊重,以及對這塊滋養眾多生命的土地的敬愛,都在這裡體現。
這樣的澳洲文化,未來還能繼續走下去嗎?我開始好奇,哪些東西會留下,哪些可能會改變。而我真心希望,那份對農業的熱情、對土地的關懷,會一直留在這個活動的核心,也成為每一位走進會場的人都能感受到的共鳴。
感謝能參與這樣的活動,體驗總是新鮮的,能帶來一些體會。
就像我今天寫下的這些分享。能為2025年的四月留下這樣的紀錄,是一件幸福的事。